周易文化简单的来说就是“经”和解说的“传”构成。“经”由六十四个用象征符号(即卦画)的卦组成,每卦的内容包括卦画、卦名、卦辞、爻题、爻辞组成。
《周易》中《易经》与《易传》是不同时代的产物。东汉时班固的《汉书·艺文志》提出的“人更三圣,世历三古”。意谓伏羲画八卦,周文王演为六十四卦并作卦爻辞,孔于作传解经。伏羲、周文王、孔子为三圣,三圣居历三古(上古、中古、下古)。
《周易》流传下来最早的本子是魏晋时期魏·王弼、晋·韩康伯注本,唐·孔颖达《周易正义》为之作疏。南宋·朱熹《周易本义》曾依程颐意见,对系辞中个别章节作了调整。朱熹作《周易本义》重又将“经”和“十翼”分开。故而今通行本将《彖》、《象》、《文言》附于各卦经文后,其全各篇附于全部经文之后。挖掘河南《周易》文化资源中的道德准则,促进精神文明建设。
《周易》形成和发展过程中的重德传统,以及《易经》和《易传》中体现的道德原则和道德理想,对中华民族人文精神的形成和发展有重大作用。从诚信、尚谦、仁义、忠孝四个方面揭示《周易》当中包含的道德原则,及其对我们今天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意义。
《周易》有明确倡导“谦虚”的思想。在《周易》六十四卦中,专门有《谦》卦。《谦卦》卦辞说:“廉亨,君子有终”;《彖传》说:“谦亨,天道下济而光明,地道卑而上行,天道亏盈而益谦,地道变盈而流谦,鬼神害盈而福谦,人道恶盈而好谦。谦尊而光,卑而不可逾,君子之终也。”